综合百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次有什么区别 养老金如何计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次有什么区别?具体如何选择?下面同社保君来看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次有什么区别?

以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市缴费档次在年交100-2000元之间,县市区缴费档次的设置也不统一。从今年开始,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将得到统一,合并后共设立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3000元共13个档位。最高缴费档次增设到3000元。为鼓励长缴多得,对于长期缴费的,我市将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这部分费用将由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承担。

对于不同档次的缴费,相关部门将给与不同额度的补贴。其中,每人每年最低补贴标准为缴100元补30元、缴200元补35元、缴300元补40元、缴400元补50元、缴500元及以上的补60元。按最低缴费补贴标准给予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省级承担20元,其余部分由县承担。此外,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在省里法定统一补贴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补贴。如果参保人不幸身亡,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不再剔除相关部门补贴。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次因为地区的不同所有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总共分为13个档次,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

2、在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缴费档次进行缴费。而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方式进行缴纳,因此个人选择缴费的越多,在缴满15每年之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更多。

3、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缴纳最低的档次,最低档次仅限低保家庭成员才能进行缴纳,除最低档次外,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档次越高,退休后能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

4、参保方式可以通过: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带身份证、户口本到街道办或镇服务中心申请参保。或者是选择在银行进行代扣。

养老金如何计算

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pide;计算系数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75元(今后随我国调整)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元;

个人账户总额=个人缴费补贴集体补助社会和个人资助上述金额产生的利息;

计算系数=139(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系数相同)

我们假设补贴,集体补助,社会和个人资助的情况排除在外,只计算个人缴费部分;

如果每年缴纳100元档位和2000元档位,养老金能差多少那?

按年缴纳100元档位,按月养老金=75100乘15/139=86元;

按年缴纳2000元档位,按月养老金=752000乘15/139=2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