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标准 一文总括:计提方法和比例、及账务处理等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标准 ,坏账准备一直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年的考试中,坏账准备和账户账面价值的变化经常被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想要了解更多的会计政策可以看下增值税留抵退税
1.坏账准备是多少?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款项的减少只能采用备抵法,不能用直接转销法,在备抵法中坏账准备就比较重要了下面详细说一下。备抵账户是在企业的应收款项里面进行计提的账户,有了他。就能将坏账损失的风险分散到各期,及时处理收不回的坏账,这样有利于财会人员对成本分析计划等。
上面说法可能不是很好理解。举个例子,你的老朋友从你这里买了一批价值一万的货,但是你的老朋友缺钱,说以后会汇钱给你,你先把货给他送过去了。根据你对老朋友的了解,他大概只能付8000块钱的货,还差2000块。
有一天,你急需用这一万元欠款。你想把这一万元欠款当成一万元资产还是八千元?显然,把它看成8000元更为合理,不足的2000元就是坏账准备。对于企业来说,提取2000元的坏账准备作为已经发生的损失对企业更有利。
那么,坏账准备该提取多少,以什么比例计提,根据会计准则,一般依据送实际情况按账龄来制定,比如一年以内的计提5%,一年到两年的计提20%,两年到三年的计提50%,三年以上的计提100%。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有哪些?
1、余额百分比法:坏账首次计提公式:当期坏账计提等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乘以坏账计提比例。
2、账龄分析法:坏账首次计提公式:当期坏账计提等于各账龄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乘以各账龄组坏账计提比例。
3、销货百分比法:本期坏账准备等于本期销售总额乘以坏账准备比率。
4、个别认定法:是根据每笔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估计坏账损失的法。
设置“坏账准备”意义主要体现着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应用广泛,可以防止资产和收入的增加,降低负债和费用,起到预警和化解风险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弊端,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
根据谨慎性原则,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应以企业应收账款作为未来可变现价值的标准,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
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只能采用应收账款百分比法,即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再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标准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法备抵法,在法,备抵法下,企业应在每个期末估算坏账损失,并设立“坏账准备”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