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人不淑识人不清是什么意思
遇人不淑,识人不清一般泛指结交了品行不好、不正派的人,没有看清对方的真面目。遇人不淑出自《诗经·王风·中谷有蓷》,诗中意思是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可见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中草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妇女病治疗调养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
遇人不淑的后果
日剧《无须知道的事》中的故事,就完美诠释了交友不慎遇人不淑的深刻含义。真壁凯特一名八卦杂志的记者,对事业充满热情热爱,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手笔,向世间展示着生活百态。凯特的现男友也在这家杂志社工作,朝夕相处的二人继续着甜蜜的生活。可凯特妈妈突来之死和死前的一句话,打破了凯特现有的平静生活。凯特妈妈告诉她,她的爸爸是个好莱坞大明星。
这让本就是记者的凯特大为吃惊。于是开始调查自己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结果让凯特恐慌迷茫不知所措,因为自己的亲生父亲竟然是个***人犯。无助的凯特把这一切告诉了现男友,并问他是否能接受和***人犯的孩子结婚?
男友回答可以,并答应凯特以后会守护她。听到这些的凯特欢喜到飘。可第二天男友就反悔,告诉凯特尽管自己很爱她,但考虑到孩子的遗传问题,还是不能和她在一起。凯特试图挽救这段恋情,但都没能成功,当凯特看到男友用怪异的目光看自己时,彻底伤心并放弃了这段感情。爱情失败遭到男友歧视的凯特,更专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并取得很多好成绩。
她用自己的能力和人品赢得了公司上司及同事的信赖和认可。可渣男就是渣男,在公司得不到认可的他,就是看不得别人好。在凯特因公受伤之时,他将凯特的身世告诉了其他报社记者,说出了凯特生父是***人犯的事实。可以想象这种事件在日本被爆出来的后果,歧视,白眼,骚扰等一系列的恶果会伴随当事者终生。明知道会给曾经的女友带去怎样的恶果,却仍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作恶,不得不感叹人心险恶。人生短暂,生活不易,交友真的需要谨慎,否则收获的只能是悲伤与痛苦。
民间故事:遇人不淑
清朝道光年间,杭州有一个老秀才,以开始私塾为生,人们尊称他为王先生。王先生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王姑娘,王姑娘十八九岁年纪,长得眉清目秀,知书达理,善于女红针黹,已经许配给了张家的公子。
王先生家里有几间多余的屋子,租给了在此地干活的年轻人李某居住。李某在王先生家租住了好几年,和王先生一家人很熟悉。李某这个人相貌英俊,能说会道,和王姑娘眉来眼去,互相爱慕,只是王姑娘已经有了婆家,他们无法明着在一起。
这一天,李某忽然搬到了不远处去住,不过他依然和王先生家保持来往。这一天,李某雇佣了两个轿夫,抬着轿子来请王姑娘去自己家做客,王姑娘欣然上轿而去。
到了晚上,王先生从私塾回到家中,发现女儿还没有回来,就派侄子去李某租住的地方催促女儿回家。谁知李某家中空无一物,人也不知去了哪里。
王先生的侄子问李某的邻居,李某去了哪里,邻居回答说:“今天中午的时候,李某带着一个女子,雇了一辆大车,搬走了家具,我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王先生的侄子回去告诉了王先生自己见到的情况,此后的几天王先生又亲自去附近的村子打听李某和女儿的下落,没有任何消息。王先生心知女儿应该是和李某约好私奔了,他不想声张,因为一旦声张出去女儿和人私奔了,自己这张老脸就没地方搁了。
于是王先生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再探寻女儿的下落。眼看女儿和张家公子的婚期快要到了,王先生主动找到张家说自己女儿得了暴病而死,已经埋葬了。希望张公子另外再找合适的妻子,张家人听了信以为真,就另娶了别的女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接着说李某和王姑娘。他们两人坐着马车一路跑到了江苏无锡,这里是李某的老家,在无锡王姑娘嫁给了李某,正式成了李某的妻子。
二人成婚之后,李某觉得王姑娘再也跑不出自己的掌控,一改往日的温柔体贴,露出了他懒惰无赖的一面。李某在家什么也不干,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为了应付家里的开销,王姑娘到当地一个官绅孔员外家里做针线活,每个月王姑娘能挣到二两银子,全部被李某拿去花掉。
几年后,好吃懒做的李某觉得妻子挣钱太少,不够自己开销,就打算将妻子卖到青楼,大捞一笔。王姑娘此时才知道自己所嫁非人,心中后悔万分,只是一时找不到逃离李某的办法。
这一天,王姑娘在孔员外家干活,忽然一个浙江来的乡绅来拜访孔员外。王姑娘恰巧看到了这个浙江乡绅的名片,知道这个浙江乡绅是家乡杭州的一个世家大族,王姑娘的父亲,曾经在这个乡绅家办的私塾中教过书。
王姑娘打听了这个乡绅居住的客栈,第二天找到这个乡绅,对乡绅自报家门,哭着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请求乡绅回杭州告诉父亲,赶快来接自己回家。
乡绅很同情王姑娘,他回到杭州将此事告诉了王先生,王先生来到无锡,将李某告到了知府衙门。无锡知府判决李某和王姑娘离婚,让王先生将王姑娘接回家。
王先生救了女儿,却闷闷不乐,说:“此女归,辱门户矣!”因为他知道如果把女儿接回家,女儿私奔的事情就会人尽皆知,女儿的前未婚夫张公子一家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闹起来难以收场。所以必须把“我女儿已经死了”这个谎言坚持到底!
王先生有个朋友名叫邵步梅,他也是杭州人士,在苏州做官,王先生找到邵步梅,请他为自己想想办法,让女儿可以留在江苏,避免自己家门蒙羞。
邵步梅欣然同意,他亲自为王姑娘说了一门亲事,男方是苏州的一个举人,家里很富有,妻子去世不久,和王姑娘很般配。就这样,王姑娘留在了苏州,终其一生没有再回过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