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从抢菜到找“代购”,最后我当上了“团长”,不仅团菜还团了防护服
讲述人:王鹏 整理:谢诗辰
我是一名复星员工,家住浦东。我们小区封闭是从3月23日那天开始的,到现在已经12天了。刚开始比较突然,慢慢地大家从慌乱中镇定下来,不少人站出来当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大家说,“我的社区我照顾”。我从自己宅家抢菜开始,到帮社区团购菜肉、生活物资,后来又团购防护服。我的这段经历,也算是一个缩影。讲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社区的现状和应对。
居委干部拍到一张我推一位老太太上楼的照片。这样的事情,大白们这些天做了无数次。
新疆小哥跑了15公里帮我买100斤菜
小区封闭之后,我很快发现,家里没有菜了。
3月24号早上8时,我就在线上各个买菜平台“抢菜”,真的是抢,一秒钟就售罄。我立马调头去另一个在线平台找“代购”,也就是跑腿员。没想到会有人接单,而且接单的还是个新疆小伙,哈萨克族的宋哈尔·努尔兰。
我请他去线下商超帮忙排队买菜。他到了那边,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个错误。线下商超都要上午10时开门,那时候只有8时刚过,超市是关门的。按理说,努尔兰完全可以取消我这单,结果他可能是看我说话客气,觉得比较亲切,竟然自己说会帮我买到。后来我了解到,他已经做了通宵“跑腿”,前一单刚帮一位老奶奶买好菜。
努尔兰跑到距离我家15公里的一个商超,在那边帮我挑菜。说实话,这个时间他都可以接四五单了,但他还是坚持做我这一单。我跟太太要求又比较仔细,所以他一边开视频通话,一边拿起菜问我们,“鱼是不是要这种,是不是要这条”“肉是不是这块”“豆腐这块好不好”。最后他拖着100斤菜到了我们小区,还跟我说,要不那个装菜的框你一起拿上去,菜卸完之后再还给他。我婉拒了,跟太太两个人拿了塑料袋下来,把100斤菜吭哧吭哧拎上去了。
可以说,他对我的这种帮助,启发也激励了我,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我自己当上团长给社区团菜
3月25号,居委会龚主任考虑大家都有采购生活物资的需求,就拉了供应菜肉的渠道商,加上业委会几个人,组了个社群。这竟然成了我们小区“最原始”的业主群。后来这个群越来越大,现在有400多个人。
在这个群里,一些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居民就活跃起来,你一嘴我一嘴聊着,问问大家:缺不缺菜啊?缺不缺肉啊?谁有渠道,就另外拉个专项群。在专项群里,对接资源的那个人确定名额,让大家接龙,报名一结束,其他人就等要第二天新的配额。
我自己家菜的问题第一天解决了,但看到大家还有菜肉的需求,正好复星甄选又开了抗疫特供团,我就报名成了团长。第一次,帮小区团了30份菜。因为我没搞清楚,把前一天的海报发进去了,但实际第二天的蔬菜是盲盒,第一天的蔬菜是8选7,所以等菜到了,有的邻居就嘀咕菜好像少了。我想这是我的问题,就主动提出来那我每份少收大家20元,也就是89元的菜只收69元。我是承诺之后再去跟“甄选”沟通,“甄选”答应退10元。我想行,钱也不多,还有10元我来承担。于是我就按69收菜钱。但很多人发现了之后,就说这不行,你帮我们出力,还少收钱,执意要把20元补还给我,当然我没去收那个红包。第二次团肉就比较顺利,大家都夸团到的肉好。
我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跟左邻右里的信任开始更好地建立起来。
给社区居民团到的菜。
团到防护服,“大白”安全,我们就安心了
一直到4月3日,我看到业主群有人说,哎呀昨天两个感染者转运出门时都没有穿防护服,太危险了。
我立马想到复星有防疫物资,我打电话给复星基金会。复星基金会那时刚宣布要做“社区驰援”计划,我就跟秘书长张翼飞老师打了电话。然后他拉了群,我在群里说,一线志愿者最紧缺的是防护服等物资,他们说好,会尽快匹配物资给我。很快,第二天上午提了货,中午就送到我们小区了。
小区还处于封闭状态,所有门都锁了,只在一道门上开了个窗,接收快递之类的物资。我也是从那个窗口接收到递进来的纸箱,再摞在物业的岗亭那里,一箱箱叠好。
大门的窗口是接收外界物资的唯一窗口。
跟我一起接物资的龚主任直说:好啊,来得真及时。下午志愿者会休息一会儿,我们没去打扰他们,先让小区内部的三轮车把防护服拉走。到了晚上7时30分左右,趁他们换防时,把新的防护服和鞋套交到下一批执勤人员手里。
小区一共有130多个志愿者,因为物资紧缺、物流紧张,我们挑选了30个最“高危”的志愿者——负责涉疫楼栋的“大白”,还有密集接触人群的门卫、保安、保洁员等,给他们装备起来。
看到他们全副“武装”,他们安全,我们也安心了。
午饭时间到了,志愿者蹲在马路牙子上就开始吃饭。
(口述整理于2022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