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沪上两座私人博物馆
两座私人博物馆标志着中国的一次全新启程。
中国内地许多国有博物馆皆以一次优秀的首展隆重开馆,却很快就像抽干水的游泳池一般空空如也。博物馆的建馆者们业务精湛,其能力强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每天都有一座新博物馆开馆。但他们指出,维持博物馆的运作十分困难。收集藏品、训练管理人及策划有新意的展览项目几乎将他们压垮。
上海的两座私人当代艺术博物馆将颠覆这存在已久的弱点。其一是龙美术馆,它是刘益谦、王薇夫妇的智慧结晶,他们资产上亿,从事房地产开发及艺术品收购。另一座是余德耀美术馆,它由印尼华裔富商余德耀先生创办,于5月18日开馆。
这两座博物馆都由其创馆人所收藏的广泛藏品所支撑。它们都坐落于被称为西外滩文化长廊的都市重建区域,此处原为上海黄浦江上的工业港口,多亏建筑师出身的浦东新区区长给了浦江沿岸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外滩已经是建筑双年展和音乐节的举办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宣布,造价达24亿美元的娱乐区将于2017年在该区域闪亮登场。
刘益谦、王薇夫妇因2012年因在龙美术馆原址里展览的世界级中国古代卷轴画和20世纪中叶的共产主义艺术品而为人们所知。他们于2008年开始购买当代艺术品。
自那时起,他们收购了现陈列于西外滩龙博物馆新址的一些代表性藏品,包括以画红脸大笑形象为特色岳敏君的画作《在湖上》(1994),曾梵志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大幅三人肖像画《面具系列》(1996),它们双双在2010年的香港拍卖会上以高价售出。
尽管50元的门票高于中国的普遍水平,但这些展览馆还是常常挤满了来最著名的画作前自拍的中国夫妇,还有跟着用德语或荷兰语解说的专业导游而来的外国旅行团。
沿种着银杏树的滨江街道往浦江下游走一英里,就到了余德耀美术馆。它建在一座废弃的军用飞机库里,较龙美术馆来说面积略小,但可能更加有趣。
如果说龙美术馆展示的赴巴黎求学的中国艺术家们在20世纪早期所创作的作品,提醒着人们中国和欧洲之间曾经存在的艺术联系。那么,余德耀的做法大为不同,他选择把西方经典近期的不朽之作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传统上这两类作品往往分开展览,中国甚至鲜少展览西方作品。然而,这两类作品远远没有显得截然不同,反而明显反映共同的人性。
印尼籍的美术馆馆长是法国收藏家、佳士得拍卖行最大股东弗朗索瓦·皮诺的好友。他承认自己受到皮诺先生品味的影响。像皮诺先生一样,余德耀收购了法裔阿尔及利亚装置艺术家阿德尔·阿贝德赛梅,以及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若干作品。
余德耀美术馆的开幕展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学家巫鸿主持,他将其定名为“天人之际”(MYTH&HISTORY)。他独具慧眼地从余德耀的收藏中挑选出一部分藏品。阿德尔·阿贝德赛梅用飞机头和飞机尾互相缠绕的装置艺术作品《如母如子》(Telle Mère Tel Fils)(见题图),形如中国的龙,与置于其边上的黄永砯的大型作品《塔蛇》相映成趣。
余德耀一再表示,他对政治没有兴趣,他谨慎地确保在其美术馆开幕展中没有过度政治化的展品。然而,观赏者们还是很难不注意到开幕展中一些作品,特别是中国作品中传达的敏感思想信息。
由上海艺术家徐震创立的上海没顶文化有限公司(MadeIn Company)于2009年完成的装置艺术作品《平静》,是在一个观赏者看不到的水床垫上铺上一层碎砖。这些碎砖仿佛正在呼吸,让人联想起此作品诞生前发生的“5·12”大地震。
徐冰的“烟草计划”,利用660000支香烟绘制的《虎皮地毯》起初是在十年前为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美术馆而作。然而,其强烈的烟草味让观赏者们不禁想到中国严重的吸烟问题——更不用说,虎皮明显让人联想到华南虎,由于过度猎杀,已有25年难觅野生华南虎的踪影了。
(本文编译:刘静雯 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译: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