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解释清楚儒释道(一张图看懂儒道佛到底有何不同)
一、儒学
为做人、做事制定了一套标准体系,具体为三个方面:1、制定了儒者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循序渐进;2、制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两个道德标准,个人以慎独为标准,领导者以公心事天下(为人民服务)为标准,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3、制定了评判做事的标准,中庸、止于至善,翻译成现在汉语就是做事没有一定之规,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偏不倚,合当时之理。
儒学最高境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二、道学
阐述了趋势运行的规律:1、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当“好”成为一个普遍认可的概念,下一步趋势开始往“坏”的方向转化。即不要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定义事物,事物只有一时之好坏,没有一世之好坏。2、知雄守雌,如果你想判断一只股票何时上涨,那么你需要等在股票下跌的阶段,因为下跌趋势结束后自然会转化为上涨趋势;3、为道日减,减的是所谓的标准,世界没有固定不变之标准,只有不断变化之趋势,要想了解道的运行,就要去掉人为的标准,大道面前一视同仁,不认标准,只有万物共存之运行趋势。
道学最高境界:万物皆有定数,穷尽数之道,便能窥测天机,不出茅屋而知天下事。
三、佛学
佛学否定了人类建立在感知系统之上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感知是不真实的,世事无常,五蕴皆空:1、你之所以感受到苦,是因为你的心“住”于某物,即执着于某物,若想获得解脱,就要放下执着;2、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心的功能在于“住于外物”将人的注意力永远绑定在外物之上,所以若想拥有一颗佛心,就要使人心无所住,此为成佛的第一步;3、禅定,入静可将心的能量发散由外而内,实现内观,放下感知。
佛学最高境界:无我,既然无我,便是佛了。
儒释道能和谐共存于华夏文明,因为有一个共同的述求“无我”:儒家之无我是以公心事事,以公心事人,以公心事天下;道家之无我,是将天地万物和人放在一个运行系统,以求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佛家之无我便是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