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地址(39所985高校的130校区)
高校校区知多少
如果为高校的校区数量排一排位次,那么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和浙江大学毫无争议的位列前三甲。这三所高校,都是在2000年前后的那场高校合并运动中,形成了今天的校区分散的校园格局。
以山东大学为例,山东大学在济南市区有6个校区,再加上由原来的威海分校升格而成的威海校区和去年刚刚启用的青岛校区,可谓是坐拥八校区,横跨三地市,人丁兴旺,家门有光。可是“不当家不只柴米贵”,山大一直饱受校区分割所带来的办学成本高,学科融合难,资源效益低等问题的困扰。而这也是校方决定在市郊另建一个近9000亩的主校区的直接原因。
同样的,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也是在高校合并后形成了今天支离破碎的校园格局。浙大在杭州有五个校区,加上舟山、海宁和拟建的宁波校区,将来也是“八个校区,分散四地”。而吉林大学早就以“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之中”的段子而名满天下,那次合并之后,它形成了六个校区和八个校园。
但同样是多校合并,有的高校运气就比较好。武汉大学合并的武测和武水与老武大仅仅一墙之隔和一路之隔,整个校区还是能连成一片。重庆大学合并的原重庆建大和建专也都相去不远,合并后的校区之间仍在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长沙的两所985高校运气也不错,合并了众多高校而组建成的新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合并之后主校区仍然奇迹般的完整和规整。
平地而起的大学城
除大学合并外,导致校区分散的另一个原因是新校区的兴建。2000年之后,由于大学扩招导致的校舍紧张,一半以上的985高校都另外选址建设了新校区。不幸的是,受市区发展空间所限,大部分新校区的位置都位于市郊,位置比较偏远。山东大学这次选址的章丘校区离主校区近40公里,不仅远离济南市区,甚至远离章丘市区。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津南新校区被戏称为“社会主义大农村”;东北大学的浑南校区四周是一片农田;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更是直接建在了填海造田的地基之上。
大学新校区的选址和建设通常是高校与所在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其中由政府主导的大学城建设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00年以来,在很多高校林立的城市中,都规划了一个甚至多个大学城,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发展受限的高校入驻。这些高校由于自带人气和消费能力,因此在城市扩张和房地产开发中常常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
目前,我国建成的比较成功的大学城包括:北京的沙河大学城(入驻高校有北航、中财、北邮、北师等)、良乡大学城(北理、北京中医药、首师等),上海松江大学城(上外、东华等),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大、暨南大学等),南京的仙林大学城(南京大学、南师大等)、江宁大学城(东南大学、南航、河海等),西安的长安大学城(西工大、西电、陕师大、西北大学等),重庆大学城(重庆大学、三军医、重庆医科、重庆师大等)和成都的温江大学城(西南财经、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等。这些大学城的建设,成功实现了高校和地方发展的双赢。
另有两个大学城可能比较特殊:一个苏州大学城,一个是深圳大学城。这两个大学城所在的城市并不“盛产”大学,因此只能引进外地的名牌高校前来筑巢,竟然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苏州的独墅湖大学城里密布着中国人民大学的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中科大、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研究院;深圳大学城更是引进了清华和北大两所名校前来组建研究生院,并拟进一步扩张为校区。
分校还是校区,傻傻分不清楚
还有一些城市,虽然没有形成大学城,但是在引进外“智”方面甚至起步更早,其中最著名的是威海和珠海。上个世纪80年代,威海(那时候还只是烟台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就开始引进哈工大和山东大学两所高校过来组建分校,这可能是最早的异地办学案例。近几年,威海又引进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拟)在此建校招生,威海的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另一个城市样本是珠海。1999年开始,珠海通过招教引智的方式,相继引入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名校来此办学,又以优惠政策吸引北师大、北理工、吉林大学等名校南下。今天,珠海已经从一个连一所本科院校都没有的高校荒漠,变成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高等教育重镇。
这些异地而建的学校,是属于“校区”还是“分校”呢?不同高校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上世纪80年代最初创办的时候都称为威海分校,2002年和2012年后相继更名确立了其校区地位。分校区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与本部一样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在报考时,分校区有单独的招生代码。山东大学甚至还曾试点过将威海校区的部分专业和招生名额纳入本校区的招生代码下进行招生,但在试行两年后取消。同样成立与上个世纪80年的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虽然采取了与哈威和山威的同样的招生和培养政策,却一直没有改为校区。
2000年之后出现的异地办学,通常都不再称“分校”,而直接定位为“校区”,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以及2013年开始招生的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这三所高校还吸取了哈威、山威等在专业设置上的教训,与主校区保持专业错位发展,避免专业重复设置而造成的混淆和资源浪费。不过在培养政策上,上述三所高校也不尽相同,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珠海校区都与主校区统一招生,统一两证;而大工的盘锦校区虽然与大连主校区两证统一,但有独立的招生代码,与哈威、山威和东秦的模式类似。
按照上面这几所学校的章程,分校区的学生在保研和就业时可以与本校区学生一样享受211和985身份,但是这一良好愿望是否能够受到保研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已经不是这些高校本身可以决定的了。
还有一些“分校”曾经试图成为“校区”,但是没有成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02年创办之初曾被校方单方面称为北师大珠海校区,并享受与北师大同等的招生规格。但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就不得不按照教育部规定改称“分校”,招生批次也从一本降为二本。由于学校身份和性质的变更,该校的毕业生们也戏剧性的经历了“两证与北师大相同”、“学位证相同但毕业证不同”、“两证均不同”的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独立学院,独立还是收编?
北师大珠海分校可能是最后一个仍被称为“分校”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上个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特殊产物,它以对主办高校的“依附性”为其基本特征,可以说独立学院的要义恰恰在于它的“不独立”。
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院校的这种依附关系可以从其校名里一眼看出。独立学院一般被称为“xx大学xx学院”,少数被称为“xx大学xx分校”。除了北师大珠海分校之外,曾经叫做“分校”的独立学院还有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不过现在这两个学校已经响应教育部新的独立学院改革方案转为民办,分别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和武昌首义学院,并与原申办高校彻底脱离正式“独立”。
应该说,独立学院作为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产物,曾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高校异地办学的热情。一半以上的985高校都有自己的独立学院,而且很多独立学院与主办高校不在同一城市甚至同一省份,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以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这些独立学院为主办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布局和扩张打开了方便之门,一旦政策放开,这些独立学院说不定就会变成主办高校的另一个“分校”甚至是“校区”,就像哈工大威海校区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曾经做到的那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校区”冲动,如同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撤市撤县设区”冲动一样。县(市)改区之后,所在地级市可以更方便的统筹和配置各地资源和权力,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而“校区”相较于“分校”,无疑更能满足高校发展和扩张的空间要求,而这对于它们在下一轮的规模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附:部分985高校的校区清单
985高校 |
数量 |
本地校区 |
异地校区(分校) |
北京大学 |
6 |
燕园、医学部、昌平、大兴、圆明园 |
深圳 |
中国人民大学 |
3 |
校本部 |
苏州、深圳(拟) |
清华大学 |
3 |
校本部、美院 |
深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 |
校本部、沙河 |
青岛(拟) |
北京理工大学 |
2 |
魏公村、良乡 |
|
中国农业大学 |
3 |
东校区、西校区 |
烟台 |
北京师范大学 |
2 |
新街口、沙河 |
|
中央民族大学 |
2 |
魏公村、青龙湖(拟) |
|
南开大学 |
2 |
八里台、津南 |
|
天津大学 |
2 |
卫津路、北洋园 |
|
大连理工大学 |
3 |
主校区、开发区 |
盘锦 |
东北大学 |
3 |
南湖、基础学院、浑南 |
|
吉林大学 |
6 |
前卫、南岭、新民、朝阳、南湖、和平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3 |
哈尔滨 |
威海、深圳 |
复旦大学 |
4 |
邯郸路、江湾、枫林、张江 |
|
同济大学 |
4 |
四平路、沪西、沪北、嘉定 |
|
上海交通大学 |
5 |
闵行、徐汇、法华、七宝、卢湾 |
|
华东师范大学 |
2 |
中山北路、闵行 |
|
南京大学 |
2 |
鼓楼、仙林 |
|
东南大学 |
3 |
四牌楼、丁家桥、九龙湖 |
|
浙江大学 |
8 |
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 |
舟山、海宁(建)、宁波(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5 |
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建) |
|
厦门大学 |
3 |
校本部、海韵、翔安 |
|
山东大学 |
8 |
中心、洪家楼、趵突泉、千佛山、软件园、兴隆山 |
威海、青岛 |
中国海洋大学 |
3 |
崂山、鱼山、浮山 |
|
武汉大学 |
2 |
主校区、医学部 |
|
华中科技大学 |
2 |
主校区、同济医学院 |
|
湖南大学 |
2 |
南、北 |
|
中南大学 |
6 |
校本部、南校区、新校区、湘雅医学院老校区、湘雅医学院新校区、铁道 |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4 |
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 |
|
中山大学 |
4 |
康乐园、医学院、大学城 |
珠海 |
华南理工大学 |
2 |
五山、大学城 |
|
四川大学 |
3 |
望江、华西、江安 |
|
电子科技大学 |
3 |
清水河、沙河、九里堤 |
|
重庆大学 |
4 |
校本部、建大、建专、虎溪 |
|
西安交通大学 |
3 |
兴庆、雁塔、曲江 |
|
西北工业大学 |
2 |
友谊、长安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 |
南校区、北校区 |
|
兰州大学 |
8 |
盘旋路、榆中、医学、一分部、二分部、草业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