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产业兴起:专找互金行业风控漏洞日"撸钱"上万(1)
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和定价。
互金行业,同样无法绕过风控命门。但行业实际情况是,本应该是金融核心的风控,在大部分互金公司里形同虚设,成为“皇帝的新装”。
我们看到太多荒谬的风控规则:一些贷款平台,只需提供其他平台的放贷成功截图,或贴出芝麻信用分截图,或只需实名验证和读取通讯录,就可放款。
在这个背景下,助贷产业兴起,一些人专门寻找平台风控漏洞,并卖给用户,帮助大家“撸钱”。
多位从业者透露,互金行业坏账率已高达20%,并持续走高。
行业的负面毒素,已开始释放……
1、集体谎言
“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风控正在成为行业的集体谎言”,戴乐是一家大数据公司的CEO,他在此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多次创业,各个领域了解颇深。
“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可能仅有一个‘黑名单’制度,‘黑名单’之外的人,都可以放进来。”戴乐称。
不可亵玩的风控部门,正在用一些极端荒诞的形式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蓝领贷,在最开始的贷款规则中规定,需提供另外一家现金贷审核通过的截图和账号。
“蓝领贷的审核人员登录到其他现金贷的界面中,查看截图属实后,就通过审核”,多位曾在蓝领贷上借款的用户称。
后这家现金贷公司多次交涉后,蓝领贷才修改了规则。蓝领贷的相关人员也承认该规则的存在,“我们已在今年6月份修改了规则”。
而这绝非个例。
一款专为游戏用户打造的贷款平台,只需客户提供支付宝截图、芝麻分截图就可放贷,最高授信金额5000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平台,风控规则只有寥寥两条:实名手机和授权读取通讯录。
“只要可以能找到借款人的亲朋好友,可以打电话追款,就够了”,戴乐称,这样的风控,就是一个笑话,“这样的平台很多,如此操作的原因是,信审成本很高,要么是自己不想花钱,要么是没有能力做风控,就会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
这就是行业现状,风控上的荒谬和缺失,已成为“皇帝的新衣”。
戴乐认为,这些极为简单的风控“规则”,根本不能称为“模型”。
“行业现状是,风控不是核心部门,大家的核心诉求,是将流量做起来,”戴乐称,互联网金融玩家,大多深谙互联网流量那一套,但金融,还缺乏些敬畏之心。
流量做起来后,就有了一个好故事,再去找VC投资人融资。
“风控和市场就像一个跷跷板,风控太严,必然不利于占领市场。如果在互联网上借上1000块钱,还需要提供工作单位、缴纳社保等一些证明,可能人早就跑光了,”戴乐点出了其中的核心逻辑。
2、助贷产业
就因为风控规则太为简单,地下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助贷”产业链。
胡新荣是一位资深的网贷借款者,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去各个贷款平台上寻找风控规则,总结出规律,发布到QQ群里,供大家“实战操作”。
当然,这些“攻略”,不是白白给的,加入他的QQ群,每个人需支付300元的会员费。
“一个小小的门槛费300元,只是随便嫖一次的价格而已,而这里,每天能给你带来几千乃至几万的价值”,招收会员的广告贴中,说得极为直白。
目前,胡新荣已总结出1000多家平台的风控规则,且每日实时更新。
▲ 胡新荣总结的风控规则以及攻略
就像玩一场游戏,当你摸清了游戏规则,就能制定“攻略”——玩家们一路挺进,击败Boss,瞬间通关。
发布攻略后,胡新荣会手把手教会员,如何绕过规则或“包装资料”。
会员将胡新荣奉为“财神爷”,在他的指导下,很多会员每天能“撸”多个平台,每日下款金额近万。
在这里,潜伏着“过度消费者”,也藏匿着“骗贷者”——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还钱。而胡新荣的利润,更是可观,目前他已建立两个上千人的会员群,获利60万。
像胡新荣如此的“助贷者”,广泛存在,他们寄生在各大借贷群和羊毛党群,是行业乱象领航者和推动者。
因为风控的缺失,助贷和骗贷的兴起,其负面毒素,开始释放。
“如此的风控,必然导致逆向选择”,乐信集团的首席风控官刘华年称,好的用户,肯定会去找利息低的优质平台;而次贷人群,就会涌入这些风控松懈、利息高的平台,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短期内,坏帐不会爆发,存在潜伏期;而一旦爆发,就是毁灭性的”,刘华年称,将一群本没有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的用户,强行拉高消费水平,会产生怎样的恶果?
他们通常会为了还钱,“拆东墙补西墙”。
据某个平台透露,行业的共贷现象极为严重,很多用户,都是同时在多个平台借款,共贷率高达80%。
在利滚利之下,最终用户会不堪重负,甚至会产生一些过激性事件,恐怕就要引发监管层介入,重则行业封杀。
而毒素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坏账率的大幅度增长。
理财范创始CEO申磊曾对媒体透露:“行业内确实有某些知名的大平台坏账率达到20%左右,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坏账率或将进一步加剧。”
戴乐称,现在行业对坏账率标准的制定,极为混乱,大家都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