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风靡世界的《蓝人秀》有哪些秘密武器?

正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24场的《蓝人秀》,在刚刚过去的11月17日度过了25岁的生日。那天,《蓝人秀》的3位创始人克里斯·温克, 菲尔·斯坦顿和麦特·古德曼在纽约按下灯光按钮,把整栋帝国大厦变成了蓝色。在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广场搭起了蓝人大帐篷。同时,全新的蓝人蜡像入驻了纽约时代广场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25年来,《蓝人秀》已在全球15个国家300多个城市演出,超过3500万观众和它亲密接触,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每年在世界各地上演约3600场演出的惊人纪录。不仅如此,蓝人们的身影还不断出现在热门美剧、好莱坞电影与动画片、巨星演唱会与脱口秀中,持续带来风靡世界的蓝色风潮。

 

蓝人们如何获得了世界观众的追捧?又如何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来听听《蓝人秀》创始人们怎么说。

 

秘密武器之一:持续不断创造才能保持生命力

 

开怎样的脑洞,才能创造出光头、黑衣、蓝皮肤、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蓝人”?创始人之一的克里斯·温克说,之所以创造出蓝人,是希望能在剧场中制造惊奇,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欢呼。

 

《蓝人秀》有许多前所未见的乐器,灵感大都来自另一位创始人菲尔·斯坦顿在五金店的早期工作经历。菲尔让观众们知道,原来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如PVC管道也可以被当作打击乐器,奏出充满激情的节奏。

蓝人们一边打鼓,一边往鼓面倾倒彩色颜料。

 

克里斯介绍说,诞生之初的《蓝人秀》常常在小剧场、酒吧甚至派对上出演。“我们总是去尝试不同的点子,不断去试错。表演没有剧本,总在不断进化。”克里斯认为,说《蓝人秀》已经25岁了并不准确。更确切的是,蓝人已经25岁了,但这个秀却一直在不断更新。《蓝人秀》保持生命力的秘诀就是随着世界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比如,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了,所以《蓝人秀》新加入了和智能手机互动的桥段,蓝人们还常常拿出手机来和观众自拍。菲尔说:“我们只是把生活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吸收进来,让这个秀不断成长。25岁,它还很年轻。”

 

虽然新技术在《蓝人秀》的表演中非常重要,但克里斯强调,《蓝人秀》并没有丢弃过去的传统。演出中有些桥段有点像古老的马戏表演,而大段的打击乐演奏则充满原始的能量,好像来自原始部落、来自祖先的DNA。 “《蓝人秀》是过去和未来的混合。就像如今的中国,日新月异,但很多时候,人们不想丢掉和昨天的联系。而艺术可以持续地连接过去和未来。”

 

 

秘密武器之二:本土化策略让世界观众买账

 

在《蓝人秀》里,PVC水管被制作成了一个发声方式类似于钢琴的大型乐器。让上海观众兴奋的是,三个蓝人用这件独特的乐器演奏出了《最炫民族风》和《西游记》的旋律,还有上世纪90年代黑豹乐队风靡一时的摇滚单曲《无地自容》。这样的本土化演绎,让观众感觉和这些外来物种之间的距离被瞬间拉近了。

 

人们常常感到好奇,蓝人们为什么都穿着最普通的黑色衣服。菲尔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式是希望去掉蓝人的地域性。“蓝人不是来自美国,他们也许来自外星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之所以在表演中运用大量的打击乐,也是因为这种最原始的音乐和情感表达方式,能在全世界唤起共鸣。

 

这样一来,《蓝人秀》的本土化就变得更加容易,只需要做些加法。克里斯透露,无论去哪个国家巡演,他们都会提前找一位值得信赖的当地艺术家进行合作,为《蓝人秀》增加当地元素,实现“定制”。克里斯说,如果到一个国家进行长期的驻场演出,《蓝人秀》则将会更多地融入当地元素,并在那里生根发芽,成为当地文化中的一部分。

蓝人们总是张开充满好奇的眼睛

 

秘密武器之三:真实互动让每场秀独一无二

 

《蓝人秀》演出现场,你常常能看到全场观众随着电音节奏从座位上站起来,后者高举双手尖叫舞动。最后抛彩球的环节更是点燃全场热情,观众常常离开座位一起疯狂。蓝人队长莫里迪恩说:“我们总是在和观众进行不说话的交流。我们没有托儿,每一次互动都是完全真实的。正是精彩的互动让《蓝人秀》每场演出都独一无二。”

 

在上海的演出中,当蓝人从舞台上走到观众席,每次总是能得到观众们的狂热回应。人们举起双手,希望能被选中,登上舞台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他们被请上台去,和蓝人一起用餐,或者被套上头套拉到后台。即使总是被捉弄一番,也都十分配合,乐在其中。

全场观众与蓝人们互动

 

每场《蓝人秀》,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的只有3个蓝人,就像克里斯所说的“圣诞老人只有一个”的道理。但菲尔透露说,目前在全球大约有45个蓝人。他们通过试镜被选***,经过为期8周的训练,就可以登上舞台。但他们更多的训练是在舞台上完成的。通过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他们学会如何进入角色,用蓝人的方式与观众互动。现场互动的未知性持续激发好奇心,让全场观众都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

 

题图:蓝人们演奏用PVC水管制作的另类乐器。

图片来源:上海文化广场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ljnj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