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深度 “一把手”相继访华,沙特以色列为何演绎“东游记”?

带着“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创意约定”和多项合作协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4天中国“深度游”在22日圆满落幕。在中以建交25周年之际,内塔尼亚胡此行为中以关系注入哪些新动力?他与沙特国王的前后脚来华又传递出中东国家对中国怎样的期待?


 
近期,中国的“春季外交”分外热闹,尤其是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中东客人,先是沙特国王萨勒曼,再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而且两国都出动超豪华规格的访华团队,一时之间,掀起一股“向东看”的热潮。为什么中东国家纷纷上演“东游记”?在未来与中东国家的互动中,中国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伟建表示,最近数年,中东部分国家确实在推行“东向战略”,即逐步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松开利益捆绑,转而把目光投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只是这一动向被反恐、叙利亚冲突等热点问题所遮盖。而最近两场重量级访问已充分显示,中东国家的“向东看”步伐在加快,并且变得更为坚定。东向趋势加快缘于内外双重因素。

 

从外部因素看,一则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却在相应上升。尤其是奥巴马***调整中东政策,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后,中东国家与美国的关系结构也逐步松动,与部分传统盟友的关系更是出现裂痕,诸如沙特、以色列。二则,眼下,从美国到欧洲,整个西方世界变得内向保守、民粹排外,相比之下,亚洲不仅经济“风光独好”,中国等新兴大国更是坚守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两相比较,中东国家自然更愿意与亚洲亲近。


   
从内部因素看,中东国家由西向东也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沙特为例,全球能源格局变动、油价长期低迷让“石油立国”的沙特叫苦不迭,财政吃紧。此番来华,豪华排场固然让世人艳羡,但“摆阔”的背后也有另一层用意,即消除外界对其国库空虚的疑虑。沙特已认识到单纯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模式不可持续,于是在去年公布“2030愿景”计划,而该计划恰好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在沙特国王此次访华期间,中沙签署14个合作协议,其中两国***产能和投资合作重大项目涉及金额约650亿美元,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沙特“2030愿景”注入新动力。

 

据《商业内幕》援引Oilprice.com网站的报道称,中东地区的传统玩家向来都是美国、欧洲乃至俄罗斯,而中国有望成为该地区下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现在,很多中东国家对中国在该地区发挥更大作用抱有很高期待。比如沙特国王访华时,希望北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中东事务。而中国也给予积极回应,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也就中方是否会协调沙特与伊朗关系表示,如果需要的话,中国愿意发挥必要的作用。对此,伊朗也表示乐见中国发挥作用。

 

“西方总爱指责中国在中东只知赚钱,不承担其他责任,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在中东地区,中国在经济、贸易、安全、外交方面已做出全方位的贡献。以外交和安全为例,中国设有中东问题特使、叙利亚问题特使,在中东热点问题上,积极参与斡旋。中国还促成伊朗核协议的签署、派军舰为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海运护航、在黎巴嫩驻扎1000名维和士兵,可以说,中国为中东的和平与发展始终都在发挥建设性作用。”潘光说。

 

至于中国未来扮演的角色,在李伟建看来,中国需要在中东建构好自己的核心话语,那就是“发展”与“治理”,这与西方构建的“民主”、“反恐”等话语截然不同。正如***主席在去年访问中东时所指出的,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与治理正是当前中东地区的最大需求,也是消除动荡、实现稳定的治本之道,而中国在这方面恰恰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中国经验”。未来,若双方能在这一核心话语上产生共鸣,并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抓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动可以创造出新的合作范例。
   
(栏目主编:杨立群。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