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小朋友画廊”的争议:“互联网+公益”到底能带来什么?
数天前,一个为公益项目“用艺术点亮生命”定制的“小朋友画廊”互动H5在朋友圈刷屏,点燃无数网友的爱心。与此同时,这个“腾讯99公益日”的预热互动也引发了公众对公益善款去向及互联网公益透明度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发起“互联网+公益”活动,让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举动都能汇聚成爱心海洋;也让一些原本难以获得公众关注的公益项目,取得了刷屏效果。不过,在“互联网+公益”越来越热的当下,到底能催生多少类似“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又该如何避免“小朋友画廊”在传播时引发的争议?
“互联网+公益”影响有多大?
“互联网+公益”这个组合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或许要从2015年第一届腾讯“99公益日”说起。当时,虽然做公益项目的互联网企业不少,但将各种公益项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展现,腾讯可以算是业界第一个。
“99公益日”虽然年限不长,但“互联网+公益”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大大超过想象。腾讯在今年“99公益日”前发布统计数据称,活动开展两年来,共有5714个公益项目参与其中,用户捐款总额超过4.33亿元,参与捐赠总人次数达到882万。除此以外,在过去两年“99公益日”活动期间,腾讯基金会总共为公益项目配捐2.9998亿元,爱心企业配捐达到1.01亿元。
虽然“互联网+公益”赢得了众多参与者和叫好声,但公益透明仍旧是行业痛点。这一次“小朋友画廊”遭受质疑,也是因为透明度的问题。
怎样解决?腾讯公益负责人陈一丹表示,他们的探索用技术为公益构建一套透明机制。
陈一丹介绍说,今年上半年,腾讯公益正式对外发布首个“透明披露”产品组件,对公益组织需要披露的内容和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募捐金额、支出数据和执行报告等多方面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透明度组件与今年“99公益日”准入机制进行了绑定——没有按要求作出完整信息披露的公益组织,不具备参加“99公益日”的资格。
他认为,“透明组件”通过开放互联网产品能力,帮助公益机构系统性更加主动地进行项目财务和进展披露,提升公益领域的信任度。同时,“透明组件”也有利于保证公益组织都有着良好的信息公开记录,增强公众信心。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透明组件”还是有效的筛选机制,能推动公益项目高效执行,形成公益生态的良性循环。
陈一丹说:“希望通过普及透明组件,让公开、透明的理念成为行业共识,向公众公开项目财务和执行信息成为行业准则,共同推动公益行业整体透明化提升,共建更加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公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