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我看到城市的坚持和人民的坚定”——外媒直击中国抗疫15天

张磊的一天很漫长,12小时在城里各处穿梭,接送当地居民去买菜、拿药、去医院。他所经过的道路,几乎全都空无一人,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城市已封闭,公共交通停运,私人车辆禁止上路。

这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2月初在武汉见到的一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整个中国陷入紧急状态。而那些在中国(包括武汉)内外的外国记者,也以他们特有的视角,关注、审视并记录着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斗争,以及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一切。

从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至今,半个月过去了,春节期间一直坚持未休刊的《参考消息》,也连续推出多组报道,呈现着外媒视角下的武汉和中国。

▲参考消息1月29日头版

“封城” | “这句鼓舞人心的话在武汉十分流行”

一个街头小吃摊的老板,自己无法回乡与亲人团聚,但在采访结束时,他仍朝西班牙《国家报》记者挥手,大喊:“武汉加油!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自上月底起,32岁的张磊就成了数以千计的自愿帮助缓解交通困境的人之一。他不拿任何报酬,乘客大多是贫穷的老人,后者没有子女,或者家人在武汉以外,因“封城”而无法回家。

“许多中国人称赞这些志愿司机奉献时间和精力帮助其他市民。”《纽约时报》记者如是写道。

▲《参考消息》2月7日15版报道

而与武汉人的守望相助相比,“封城”带来的震撼和冲击仍是如此残酷。

“封城”是在除夕前一天开始的,进出武汉的通道被封,城市中的公共巴士、地铁、轮渡停止运营。

更多的中国人,大约也是从那时起,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人们纷纷涌进药店、超市,口罩和医用酒精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包括在武汉的外国人在内,这个春节假期注定不同寻常。

1月24日,武汉“封城”第二天,农历除夕。正在武汉某高校读研究生的俄罗斯人奥莉加·布列季欣娜在俄连塔网上描述了自己的见闻。

她住在介于市中心和郊区的地段,街上行人很少,所有人都戴着口罩,甚至有人同时戴了好几只。“但武汉并未笼罩在恐惧当中。如果说担忧,那么可能跟食物相关……他们正大量采购食物、果蔬,担心未来会断货。”

大年初三的早晨,武汉大学教授朱宾忠站在窗台往外看,小区外的街道空无一人。向更远处眺望,平日每分钟有一二百辆车通过的武汉二环线,现在一分钟只有区区二三十辆车开过。

“整座城市好像处于睡眠状态。”他这样告诉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记者杨丹旭。

1月30日,“封城”第一周,在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看来,虽然整座城市都被隔离起来,但是人心并没有被隔离,武汉普通居民的生活仍将继续。一个街头小吃摊的老板,自己无法回乡与亲人团聚,但在采访结束时,他仍朝记者挥手,大喊:“武汉加油!”

“这句鼓舞人心的话语近日在武汉十分流行。”

▲参考消息1月30日8版报道

动员 | “中国的隔离决定迅速而严厉”

2月4日,几乎全世界主流媒体都聚焦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布的一篇新闻稿,其中提及的,正是对湖北红十字会失职失责官员的处分决定。

生活还在继续,与疫情赛跑的全国总动员,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中国的隔离决定相对来说是迅速和严厉的。”

1月31日,在亚洲协会纽约总部接受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采访时,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用“迅速和严厉”评价中国政府采取的行动。

同样的评价,也出现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口中。他称赞了中国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采取的严厉措施。他说,中国的努力阻止了病毒在国际范围的大规模传播,并为制止病毒传播提供了“机会窗口”。

没错,几乎所有的外媒都睁大眼睛盯着中国政府的反应和决策,而“封城”之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在大年初一开始。从1月25日到2月3日,不到10天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境外媒体高度关注。有关报道,小锐这里仅摘录几个例子——
  • 彭博新闻社网站: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中国对外开放。

  •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习近平形容这次肆虐中国中部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并表示要依纪依法惩处在解决危机中失职渎职的官员。

  • 法新社:中国领导层表示,要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的问题,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当中国领导人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经外媒传向全世界,“中国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声音也成为外媒报道的强音。▲《参考消息》1月31日头版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月4日,几乎全世界主流媒体都聚焦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布的一篇新闻稿,其中提及的,正是对湖北红十字会失职失责官员的处分决定。

路透社在报道时还引述新华社时评文章称,实现一级响应预期,必须以一级的担当、一级的作风、一级的措施、一级的绩效,来保证工作始终处于一级状态。

有问责,更有有条不紊的火速动员。

刚刚过去的这十几天,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拔地而起,成为外媒观察中国动员能力和应急速度的又一个窗口。

“在一场成为全国性社交媒体轰动事件的不分昼夜的建筑施工马拉松之后,冠状肺炎患者2月4日入住中国一家在不到两周内建成的医院,该医院位于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法新社当天如是报道火神山医院开始接收第一批50名患者。

不少外媒纷纷用“了不起的壮举”来称赞中国的建设速度。

生活 | “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

从极端的忙,到极端的闲,疫情为中国民众平常忙碌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远离喧嚣,回归平淡清净。

“人民战争”,需要的是全国上下的齐心努力。

在《参考消息》刊发的报道中,小锐发现,外媒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关注可谓涉及方方面面,全方位呈现着这半个月里的“长假生态”。

“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滴油,待在家里不露头。只要还有一棵葱,不往菜市场里冲。只要还有一口气,待在家里守阵地。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这段广为流传的视频,是某地一小区巡逻人员手提大喇叭广播,鼓励民众努力宅家坚守,广播词内容全文登上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则注意到,北京的公共场所即便开放也几乎空无一人。

在地坛公园,每天早上的群众合唱已经停止,许多经常来锻炼的人也不来了。

最近,公园里传出的唯一声音是扩音器里反复提醒大家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的广播。

这的确是当下中国多数人生活的缩影。为了抗击疫情,各地开始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多个地区限制居民出行,封闭小区,强制市民戴口罩和测体温等等。

▲《参考消息》2月7日15版报道

“一个装着一些医用口罩的透明塑料袋放在我上海公寓的门口,还有一份‘友好通知’,告诉我要在家隔离两周。”1月28日,路透社记者戴维·斯坦韦记录了自己从湖北报道“封城”回到上海住所后被居家隔离的情景。

当戴维·斯坦韦居家隔离的时候,整个中国已经开始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总动员。

在2月3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春节过后,生产目前所需医疗物资的工厂中,有60%至70%已恢复生产。“相信在全国总动员的基础上,在工业体系的不断恢复中……现在国内生产整个动员起来了。”

信心 | “我看到城市的坚持和人民的坚定”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国家加油。

这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半个月,也是注定将留在所有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特殊的春节假期。

如今,疫情仍在持续,任务依然艰巨。此时此刻,信心,真的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

已在上海生活3年的西班牙作家洛拉·贝卡里亚表示,“我看到城市的坚持,人民的坚定。”

在2月6日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的文章中,洛拉·贝卡里亚这样写道:中国人很有趣、活泼、友好,疫情当下,他们没有变……我看到城市的坚持,人民的坚定、镇定、有序……一切都是为了战胜疫情。

一名上海市民告诉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冷静下来,我们身处的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政府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参考消息》2月4日15版报道

事实上,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信心。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2月7日,半个月的时间,已跨越了第一个“14天”疫情周期。而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加油。

在武汉,本文开头提及的每天开着出租车免费帮助市民出行的张磊,如是描述自己的初衷:“大家都整天关在家里,所以我也许可以给社会做点贡献。” 

相关文章

  • 重大疾病保险的定义?
  • 保险买哪个保险公司比较好?
  • 结构性存款是什么意思?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高吗?
  • 手机银行转账被骗如何追回?
  • 建设银行信用卡账单日当天刷卡什么时候还款?
  • 中国平安险种介绍
  • 博时安盈债券C安全吗?
  • 小树时代怎么样 小树时代可靠吗
  • 股票分红需要持有一年吗?股票持有多久才能分红?
  • 余额宝升级入口在哪?升级后有什么好处?
  • 佳慧什么梗
  • 别急妈妈教你做34节
  • 喀喇怎么读
  •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TOBENO1
  • 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
  • 火炬之光2物理双枪加点有哪些? 物理双枪加点技巧
  • 国道限速标准多少 国道最低时速是多少
  • 橘梨纱,AKB光环下的青涩少女,她的故事让人动容
  • 大雄的生化危机漫画